多位行业专家齐聚重庆 共谈“工业4.0”与智能制造+ 查看更多
多位行业专家齐聚重庆 共谈“工业4.0”与智能制造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02-06 00:29
什么是“工业4.0”?汽车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工业4.0”与智能制造又有什么关系?6月2日,在同济大学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重庆企业培训日上,来自同济大学、菲尼克斯电气、德国最大工业B2B平台Industrystock.com的专家、博士就齐聚在重庆天来大酒店,共谈“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相关内容。
>工业4.0的基础是自动化
“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是超过了人的。”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院长冯晓在《工业4.0进程对德国经济的影响》的主题报告中对“工业4.0”的含义,德国推进“工业4.0”的背景、现状和前景,以及推进“工业4.0”的增长和结构效果等内容作了详细解释。
他表示,“工业4.0”的基础是自动化,还融入了人工智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能够合理高效使用全社会生产资源。利用“云”服务等技术则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为更好的应对“工业4.0”,就必须抓住制造中的薄弱环节。
>
汽车能源无新旧之分
在《新型车辆动力技术》的主题报告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教授、博导周苏博士,对汽车技术发展趋势、新型车辆动力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能源其实没有新旧之分,只是现在的可以替代以前的。”周苏博士表示,汽车所使用的能源有替代燃料/先进发动机驱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或纯氢驱动。
他认为,未来车辆主要发展趋势还是在节能减排、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但与此同时,电驱动也主要面临电/氢的来源,电池能量密度/燃料电池寿命、冷启动,动力性、安全性及舒适性的矛盾等问题。
>智能制造不等于自动化制造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杜品圣博士就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主题报告中讲到,智能制造不等于自动化制造,但是自动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根本.。
他说道,自动化技术如何来满足智能制造的要求,这需要IT技术与OT技术的融合。而这两种技术融合的焦点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另外,他的报告分析了“弱人工智能”的六大特征,并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智能生产制造模式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方法及实践等相关内容。
>此外,活动中,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综合交通信息及控制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克平博士,德国最大工业B2B平台Industrystock.com的CMO&全球业务发展主管Silvio Haase,也作了题为《德国的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及中国的智能交通建设》、《“technology transfer" as one strategy to conquer industrial markets abroad》的主题报告,分别聚焦两国城市交通的挑战、交通智能化和未来机遇,以及“技术转移”对国家产业机构调整、经济技术发展的作用。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一带一路”——中德工业4.0与智能制造为主题,在重庆市科委的指导下,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承办,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重庆市科委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珂等相关领导,重庆市当地知名企业家等相关人员参加。
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重庆)项目是依托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建设的,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心以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德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德交通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为核心,围绕中德国际技术转移,嫁接产业资本与技术孵化,形成一体两翼的推进模式,通过技术转移合作、先进成果输出、合作人才培养、重点项目实施等,促进德国与重庆的战略合作目标的全面实现。
>工业4.0的基础是自动化
“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是超过了人的。”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院长冯晓在《工业4.0进程对德国经济的影响》的主题报告中对“工业4.0”的含义,德国推进“工业4.0”的背景、现状和前景,以及推进“工业4.0”的增长和结构效果等内容作了详细解释。
他表示,“工业4.0”的基础是自动化,还融入了人工智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能够合理高效使用全社会生产资源。利用“云”服务等技术则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为更好的应对“工业4.0”,就必须抓住制造中的薄弱环节。
>
汽车能源无新旧之分
在《新型车辆动力技术》的主题报告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电子方向教授、博导周苏博士,对汽车技术发展趋势、新型车辆动力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能源其实没有新旧之分,只是现在的可以替代以前的。”周苏博士表示,汽车所使用的能源有替代燃料/先进发动机驱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或纯氢驱动。
他认为,未来车辆主要发展趋势还是在节能减排、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但与此同时,电驱动也主要面临电/氢的来源,电池能量密度/燃料电池寿命、冷启动,动力性、安全性及舒适性的矛盾等问题。
>智能制造不等于自动化制造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杜品圣博士就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主题报告中讲到,智能制造不等于自动化制造,但是自动化制造是智能制造的根本.。
他说道,自动化技术如何来满足智能制造的要求,这需要IT技术与OT技术的融合。而这两种技术融合的焦点是采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另外,他的报告分析了“弱人工智能”的六大特征,并提出在互联网时代智能生产制造模式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方法及实践等相关内容。
>此外,活动中,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综合交通信息及控制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克平博士,德国最大工业B2B平台Industrystock.com的CMO&全球业务发展主管Silvio Haase,也作了题为《德国的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及中国的智能交通建设》、《“technology transfer" as one strategy to conquer industrial markets abroad》的主题报告,分别聚焦两国城市交通的挑战、交通智能化和未来机遇,以及“技术转移”对国家产业机构调整、经济技术发展的作用。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一带一路”——中德工业4.0与智能制造为主题,在重庆市科委的指导下,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承办,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重庆市科委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珂等相关领导,重庆市当地知名企业家等相关人员参加。
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重庆)项目是依托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建设的,为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心以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中德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德交通研究中心的科研团队为核心,围绕中德国际技术转移,嫁接产业资本与技术孵化,形成一体两翼的推进模式,通过技术转移合作、先进成果输出、合作人才培养、重点项目实施等,促进德国与重庆的战略合作目标的全面实现。
分享到:
推荐精彩博文